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桑梓指代什么意思呀(古诗词里的别名,你知道多少?)

时间:2024-10-07 10:11:24


自从爱上古诗词,我就发现,里面有不少别名,有些我们今天已经用不上了,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了。但读起来,却感到分外亲切,美好。那些名字,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,被诗人们写进了诗词里,也是今天的人们,认识古人,接近古人,了解他们生活的一种途径。

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

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

——先秦·佚名《采薇》


对于《诗经》里这首《采薇》,我特别喜欢,哪怕是初读时,不知其意的情形下。没有别的原因,只觉得采薇,采薇念起来琅琅上口,十分动听。“薇”是什么植物呢?那时,我一度以为它是蔷薇,直到后来,才知道它是豌豆苗,却也是美丽的误会了。采豆苗呀采豆苗,豆苗才生出地面。说回去呀说回去,从年初说到岁末,却还没有回去!辜负了春天,也辜负了鲜嫩的豌豆苗呀!


古代是农耕社会,所多的是村庄,田野。人们也很热爱田园风光。而田间的小路,也有一个美丽的别名“阡陌”,顿时就觉得充满了灵气。


积雪满阡陌,故人不可期。

长安千门复万户,何处躞蹀黄金羁。

——唐·王维《雪中忆李楫》


积雪已经落满了田野,却不知道,什么时候能再见故人。长安城多繁华,千家万户相连,走路时可也得小心啊,否则一不留神就撞到了富贵人家!作者向往的是宁静美丽的山水田园,而对热闹尘世,并没有沉迷之意。



古人常常以“桑梓”以代故乡,桑梓就是故乡的别名。因为古人喜在房前屋后多植桑树和梓树,久而久之,故乡之木,也就成了故乡的象征。


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

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

——近现代·毛泽东《七绝·改诗赠父亲》


孩儿我决定离开故土,远走他乡,为了梦想而发愤图强,学不成名绝不归还。人生一世,又何必非要埋骨于故乡,哪里没有掩埋忠烈之士的青山呢!年轻时代的诗人,就已经很有抱负和志向,放眼于天下,好男儿志在四方!


古时,青山还有一个别名,叫作“翠微”,青山更有男子气息,而翠微,却流露出女儿的温柔来,也许,山川亦如人,也分了性别的吧。

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
——唐·杜牧《九日齐山登高》


江水倒映着秋光,大雁刚刚飞往南方,和朋友登高饮酒。尘世总是难得开怀一笑,归去时不如将菊花插满头。尽情喝酒,大醉一场,也不算辜负佳节了,不必在登高望远之时,惆怅夕阳即将西沉。人生短暂,古往今来不都是如此吗?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,对着牛山流泪呢?看开一些,你会发现,快乐也没那么难。



春夏之时,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杜鹃鸟的叫声,而杜鹃鸟在诗词里,又常被称作“子规”,当然,它还有好些别名,算得上鸟界里的宠儿了。


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。

乡村四月闲人少,才了蚕桑又插田。

——宋·翁卷《乡村四月》


初夏时草木繁茂,青绿蔓延,田里的水色和天光相映,白茫茫一片。烟雨迷濛,杜鹃声声鸣唱,既宁静又热闹。乡村四月,没有什么闲人,人们才忙完了蚕桑的事,又开始插秧了!杜鹃鸟也没闲着,成天唱个不停,提醒着人们,农事耽误不得!


还有蟋蟀,古诗词里,人们常用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:促织。我记得小时候,读过的儿歌里,也有叫它“纺织娘”的,夜里叫个不休的蟋蟀,和古代夜以继日纺织的女子,确实有着相似之处。


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

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

——宋·叶绍翁《夜书所见》


萧瑟的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,送来了阵阵寒意,江上吹来的秋风,让人不禁思念起了家乡。忽然看到夜色中篱笆下的一点灯火,料想着可能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玩耍。诗人不由得更加思念家中亲人了,为了生计,漂泊在外的人,谁没有父母双亲,没有妻儿呢?冷冷的秋,分离真是让人伤感啊。



木兰花也有不少别名,譬如辛夷,木兰,木笔等等。当我第一次在古诗里读到“木笔”时,我整个人都愣了,不是木笔,难道古时还有钢笔,圆珠笔吗?后来才知道,是自己见识浅薄了。


湖山胜处放翁家,槐柳阴中野径斜。

水满有时观下鹭,草深无处不鸣蛙。

箨龙已过头番笋,木笔犹开第一花。

叹息老来交旧尽,睡来谁共午瓯茶。

——宋·陆游《幽居初夏》


湖光山色,风景优美的地方,就是放翁我的家了,槐柳成阴,绿树下有曲折的小路。池塘里涨满了水,不时有白鹭在此逗留,起舞。水草茂盛,处处都是响亮的蛙鸣。头番笋已长成了竹子,而木兰花才刚刚绽放。叹息我已经老了,旧时的朋友多半零散,睡了午觉起来,还有谁与我一起,共饮一盏茶呢?茶可提神解暑,却排解不了孤独啊!


现在我们经常吃到的白菜,在古代也不叫白菜,而叫作“菘”,感觉好高大上啊。


雨送寒声满背篷,如今真是荷锄翁。

可怜遇事常迟钝,九月区区种晚菘。

——宋·陆游《蔬园杂咏五首其一》


寒风冷雨,打在斗篷上,现如今我可真是个种田的老翁了。可怜遇事迟钝,总是慢别人一拍,九月之时,冒着雨水,栽种晚白菜,希望到时候,还可以吃到亲手种的白菜,也能抵消劳作之苦了。陆游对白菜的喜爱,倒也挺执著的。



古诗词里,常见一种植物,叫作“菰”,我一直在想象,菰是怎样的模样。闹了多少年,我才知道,原来就是自己所熟悉的茭白呀。


乌菱白芡不论钱,乱击青菰裹绿盘。

忽忆尝新会灵观,滞留江海得加餐。

——宋·苏轼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》


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花钱也能享受得到,水中的雕胡米就像裹在绿盘里。忽然想起在会灵观尝新米,如今滞留于江海,就得努力加餐,多多保重啊!江边有如此多的特产,自然是让人拒绝不了的,一样一样地吃下去,既满足了肠胃,人生感悟又多了几重。


古代的女子,称呼起夫君来,也有多种叫法,就像我们今天用到的,“宝”,“亲爱哒”,“心肝”,“该死的”等等。


牡丹含露真珠颗,美人折向庭前过。

含笑问檀郎,花强妾貌强?

檀郎故相恼,须道花枝好。

一向发娇嗔,碎挼花打人。

——唐·佚名《菩萨蛮.牡丹含露真珠颗》


牡丹花上的露珠就如珍珠一般晶莹闪亮,美人折下花朵,从庭前款款而过。她停下脚步,笑着问檀郎,“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?”檀郎故意要惹她,说还是花枝好。气得美人娇嗔不已,揉碎了花就打过来了!真是好一对欢喜冤家啊!


古诗词里,有很多别名,有的,是我们知道的,有的,我们却并不知道,更需要去查阅,了解它们的意思,以便和古人更好地交流。我常常被古诗词里的别名美到,也挺佩服古人的,一个事物,可以有数个名字,甚至十多个名字,这样的闲情和耐性,今天的人很难得体会到了。不过,你试着想一想,如果你有一个很喜欢的人,你是不是也会如此,为她起一百个动听的名字,也觉得还是不够呢?